上期我们已经阐述了机制超模的定义。机制超模指的是某些卡牌通过独特的机制或效果,打破了传统的模型限制,从而在游戏中产生远超其费用的影响力。这类卡牌通常具有颠覆性的设计,能够改变游戏的节奏、规则或资源交换方式,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直接决定游戏的胜负。 由于本身具有的独特机制,这类卡牌一旦能进入构筑,就较难被取代。笔者在此将常见的机制超模分为三类,即规则类,特效类,干扰类,依次解读。
规则类机制超模。顾名思义,这些卡打破了炉石传说的底层规则,我们先看三条炉石传说的底层规则,以及它们对应的机制超模卡牌。
规则1:每回合抽一张牌。秘法程序打破了这个规则,即使从2费削弱到4费,仍在爆牌德的构筑之中。
2:每回合的时间是90秒。谁能想到,经典版本的炉石传说已经有打破游戏规则的卡牌出现了。
3:法力水晶上限是10点。哪一张卡最早打破了这一规则呢,好难猜啊。
除此之外,获胜条件(黑锋骑士乌瑟尔),血量上限(气闸破损),攻击次数(大主教阿卡玛),手牌上限(瓦迪瑞斯·邪噬,扩音机),构筑限制(游客,牛肉人酋长,雷纳索尔王子),伤害减免(光铸凯瑞尔)等等,都有相应的设计,在此笔者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不难发现,规则类的卡牌在当代炉石中出现的也越来越多,可以看出相较于简单粗暴的提高数值,设计师们越来越喜欢从游戏机制入手,增加游戏深度和可玩性。
特效类机制超模。特效类机制超模卡牌有着对游戏机制的深入挖掘,能够在特定时机下产生巨大的收益。与规则类不同的是,特效类与游戏规则的冲突性较小,总体还是处于游戏规则内的扩展。举一个很好的例子就能明白两者的不同,比如游客让你构筑时可以携带另一职业的卡牌,打破了构筑限制规则,属于规则类机制超模,而宇宙类卡牌触发特效就不需要打破游戏的构筑限制规则。
|
|
常见的特效类机制超模卡牌有宇宙类,英雄类,启动类,终端类,资源类等等。
宇宙类通过在构筑的进一步限制为代价,换来了单卡的强度。比如雷诺·杰克逊、了不起的杰弗里斯、卡扎库斯等。
|
|
|
英雄类以当回合小亏模型的代价,换来了英雄技能变化或战吼带来的永久收益。比如污染者玛法里奥,无头骑士,阿塔尼斯等。
|
|
|
启动类以自身的身材亏模或者费用高为代价,换来了给其他卡牌减费或增幅的效果。如艾维娜,摩摩尔,大主教玛拉达尔等 。
|
|
|
终端通俗意义上就是玩家口中的赢点,这类卡牌决定着游戏结束的方式。常见的终端通过将一种易得的属性转换为另一种属性以短期内终结对局。如大地之鳞,恶魔之种,奥丁等 。
|
|
|
资源类卡牌指通过该卡能获得大量的资源,如亡者之牌,摄影师菲兹尔,大主教奈丽。
|
|
|
当然,也有为对手创造大量负面资源的卡牌,如夺灵者哈卡,海拉,爆破工头所歌尔。
|
|
|
当然,也有很多的卡牌在与游戏规则没有明显冲突的情况下,效果独特,一直存在构筑之中,在此不再赘述(比如奥秘,各个版本的芬利,各类翻倍效果……)。总的来看,这些卡牌有的能在对局中瞬间逆天改命,有的则以长期收益见长,从而大部分都能加入构筑。
那么,机制超模卡牌出的是不是越多越好呢?显然不是,根本原因在于,炉石传说为了简化游戏规则,没有回合外操作对抗。(对比万智牌的康,游戏王的手坑)那么,当卡牌的模型强到一定地步,游戏内核必然从博弈变成赛马,玩家不需要思考对手要干什么,只需要干自己的事。可以看到,传统炉石的随从交互演变为暗牧师和你的脸交互亦或是你和龟系列卡组的脸交互。好在设计师也发现了这一点,为了限制机制超模中的规则类和特效类卡牌,设计师设计出了炉石特有的干扰组件。
干扰组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龙争虎斗加基森里的卑劣的脏鼠。它费用低,身材好,还自带嘲讽,在当代炉石也能进入构筑。
还有狂野里控制类卡组都要带的剑圣奥卡尼,癫狂公爵西塔尔,吞噬者穆坦努斯。
|
|
|
总的来说,为了延缓卡牌强度膨胀,设计师从设计效果超模卡牌转而开始设计体系超模卡牌和机制超模卡牌,而随着这两类牌的泛滥,设计师又要设计新的干扰牌以稀释前者的影响。而鉴于翡翠梦境的卡牌强度,我猜测这个扩展包里可能没有干扰类的设计。
以深谙领域为起点,炉石传说又开始控制模型膨胀,设计师认为在迅猛龙年,所有的卡牌都要参考最初的那条迅猛龙来设计,那么将超模概念总结完毕后,这一期就结束了,下期笔者就带大家看看新卡里有什么比血沼迅猛龙超模的卡牌吧!
(ps:我第一次玩炉石组的卡组就把淡水鳄踢出去了,因为觉得迅猛龙有3点攻击,它比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