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有幸提前体验上《多重人生》的曲奇Spritumn。当11bit工作室抛出"异星求生+多重人生"的诡异配方时,我曾怀疑这会不会是《这是我的战争》团队的一次失控实验——直到真正踏入那颗被三体恒星炙烤的荒芜星球,才惊觉这场人生模拟的盛宴远比想象中更辛辣上头。
游戏开场便甩出扎心暴击:35岁的建筑工扬·道尔斯基在飞船坠毁后成为唯一幸存者,面对每昼夜轮替的致命辐射,这个连母亲葬礼都未能出席的失败者,突然获得了用神秘物质"巽气"复制平行人生分身的权限。就像被命运递来万花筒,每个分身都代表着某个关键节点的选择分支——留在故乡对抗家暴父亲的技术员、为科研放弃爱情的科学家、用乐观掩饰创伤的精炼工……这些"自己"在移动基地里吵吵嚷嚷,活脱脱就是当代社畜的精神分裂现场。
最绝的是分身系统的设计暗藏哲学深坑。当技术员扬因你年少时离家求学而心怀怨恨,当科学家扬用理性到冷漠的态度规划逃生路线,你突然意识到:所谓"多重人生"根本不是爽文式的开挂体验,而是被迫直面那些被自己亲手掐灭的可能性。就像玩到第五章时,我亲手将植物学家扬送进克隆舱的瞬间,屏幕里量子计算机闪回的童年记忆,竟让我这个冷眼旁观的玩家也心头一颤——我们究竟是在操控分身,还是在被平行世界的自己审判?
玩法层面,11bit这次玩了个漂亮的障眼法。表面看是《死亡搁浅》式资源运送+《冰汽时代》基地建设的缝合怪,白天挖矿建塔连电缆,晚上躲辐射调停分身矛盾,但所有设计都暗藏对"选择"的拷问。记得第三章需要决定是否用克隆体大脑救队友时,那个瞬间突然明白:所谓资源管理不过是皮囊,真正要调配的是人性中善与生存本能的配比。这种设计让每次点击建造按钮都带着道德重量,比任何数值系统都更让人神经紧绷。
视听表现堪称惊喜。异星景观在虚幻5引擎下呈现出怪诞的美学,荧光矿脉如神明遗落的珠宝,油状海洋翻涌着不详的波纹,配合量子计算机启动时的电子梵音,构建出充满赛博朋克感的太空歌剧。但最绝的还是分身们的微表情系统——当精炼工扬用尾巴缠住你手腕撒娇时,当心理医生扬在叛逃前露出破碎的微笑,那些用光追技术渲染的泪光与皱纹,让每个选择都像在解剖自己的灵魂。
当然,这游戏也不是没毛病。二周目发现科技树不能继承时,我差点摔了手柄;自动存档的缺失让某些关键选择变成开盲盒;最要命的是结局演出戛然而止,仿佛导演突然喊卡,留你对着黑屏回味那口没咽下去的怅惘。但转念想想,这或许正是主题的延伸——人生哪有完美结局?就像扬最终带着所有分身的记忆驶向深空,那些未竟的对话、错过的拥抱,反而成了最真实的注脚。
玩罢通关,突然理解为何这游戏要叫《多重人生》。它不是让你在平行世界当人生赢家,而是逼你承认:每个选择都是带血的烙印,那些"如果当初"的幻象,不过是给懦弱找的漂亮借口。就像我通关后盯着存档里六个分身的头像,突然想起游戏里那句台词:"我们共享同一颗心脏,却活在命运的裂缝两端。" 或许真正的救赎,不是创造完美分身,而是学会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最后给想入坑的玩家提个醒:准备好迎接11bit最狡猾的道德困境,别被开头的小清新画风骗了。这趟异星之旅,本质是场关于"成为自己"的残酷成人礼。而当结局字幕滚完,你会发现游戏早已偷偷改写了你对"选择"的定义——毕竟,谁又能保证此刻敲键盘的自己,不是某个平行世界的分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