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碑谷3——一场绝美的解密之旅
7月23日
本文为作者原创内容,未经作者本人和营地同意不得转载

在十多年前,那还是手机游戏的蛮荒时代,在那个鱼龙混杂的游戏市场里,《纪念碑谷》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第九艺术,独特的美学质感、复杂交错的空间和新奇的交互体验,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那份初见时的屏息与感动,至今仍在心底漾开清澈的回响。多年之后,我再次玩到《纪念碑谷》系列的新作,这一次又给我带来的非常惊艳的游戏体验。

 艺术传承:极简美学的巅峰进化

初代的《纪念碑谷》已经是那个时代的美学标杆了,经过了两代的进化,《纪念碑谷3》的美学水准达到了新的高度,美术要素上,不再局限于前作封闭的建筑群,引入动态水体、麦田与沼泽,水波纹理与植被摇曳赋予场景呼吸感。潮汐涨落、沙暴掩埋路径等环境互动,将自然力量转化为解谜逻辑,同时以东方折纸艺术(莲花池、纸船)调和几何冷感,中式元素的引入更添几分禅意。

谜题部分通过丰富的色调和阴影层次凸显“玩具感”,诸多令人会心一笑的小细节又增几分趣味 ;而环境部分在水体反射与雨滴涟漪等细节上强化物理真实,更显沉浸张力;叙事部分同样精妙,角色服饰、动作等细节和剧情相得益彰。

 

《纪念碑谷3》的音乐与音效设计依然出色,交互式音效与空灵BGM的恰当运用使谜题的趣味性和叙事的氛围感都得以充分展现,器乐的选择上加入了一些东方乐器,又多了些许禅意和诗意。

 

玩法创新:机制拓展与遗憾

 

 

本作的谜题依旧围绕着埃舍尔悖论设计,除了前两代就很常见的几何元素之外,游戏在玩法上也作了很多拓展,比如折纸的折叠、曲面的翻转还有草丛掩盖路径等等,都是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创意。只不过很多新机制的拓展都是点到为止,我还在期待着新的谜题,却发现关卡已经结束了。实际上本作的内容量并不算少,2个多小时的体量也和前作相当,只不过这一次用创意的广度代替了玩法的深度,让人有一种意犹未尽的遗憾感觉。

 

而本作的游戏难度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老机制谜题套路化,新机制挖掘不足,《纪念碑谷》最具有代表性的空间上的视觉欺骗在本作中居然并不常见,结果玩家只需要将操作排列组合就能通关,确实少了一些茅塞顿开的爽感。而且本作pc端的操作也没有手机端顺畅,也让人感觉有些美中不足。

 

 

 叙事与主题:从个人到集体的升华

 

《纪念碑谷3》用碎片化的叙事讲述了一个洪水灭世与文明重建的寓言故事,相比过去的“个人治愈”,“集体共生”的主题有了更高的立意,游戏中新加入了大量的东方元素,这些意象确实让游戏剧情有了更多的解读空间,很简单的故事也可以升华到东方文化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

游戏在叙事上有很多令人赞叹的细节,光是服饰和动作上的微小变化就完成了角色的塑造, 通过简单的动作和文字就足以构成关键的情感锚点,寥寥几笔就讲述了一个感情饱满、意蕴绵长的故事,可见编剧功底之深厚。

 

总结

《纪念碑谷3》是一部距离神作一步之遥的作品,无论是美学还是叙事都已经达到了系列的巅峰水准,可惜开发者一直是在安全区创新,缺少了一些大胆的突破,特别是在游戏核心的谜题设计,缺少了一些画龙点睛的精妙设计,让人有点失望。

打赏营火,助力上热榜
全部评论 0条
按时间排序

还没有评论